天线宝宝早教
当前位置:天线宝宝早教 > 早教课程 > 自然观察

幼儿园自然探索课程教案大班

时间:2024-03-10 04:27

幼儿园自然探索课程教案大班生成

活动目标:

1. 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2. 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 通过游戏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4.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重点难点:

1. 重点: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2. 难点: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1. 碘酒、淀粉溶液(米汤)、清水。

2. 毛笔、杯子、双面胶;

3. 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米汤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米汤画上小动物,晾干)。

经验准备:知道米汤、面汤内含有淀粉。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 制造神秘效果,引发幼儿兴趣。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米汤画了小动物的白纸)教师:“看,这是什么呀?你觉得这白纸里有东西吗?”“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它里面藏着许多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们非常想出来玩玩,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请它们出来吗?”(幼儿自由畅想)。

2. 教师演示小实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教师:“老师带来了一样工具,我来试一试能不能把小动物请出来。”(教师操作)教师:“哇,它们真的出来了,是谁呀?”(三条毛毛虫)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 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比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这一药水。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个环节:幼儿实验探索,发现其中奥秘。

1. 幼儿实验操作,请出小动物。(1)教师:“小朋友看,这些白纸里还藏着很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请出来好吗,请小动物们出来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碘酒)“老师为你们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碘酒,请你们自己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 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3. 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4. 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蓝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结论:用米汤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显示出小动物。

5. 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第三个环节:游戏挑战,体验活动的乐趣。

1. 教师故事导入,引出游戏“捉小偷”。

2. 教师提问:

(1)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幼儿自由讨论,各抒已见)

3. 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最后一个环节:简单小结,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幼儿园自然探索课程教案大班生成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探索自然奥秘。

2. 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了解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

二、活动准备:

1. 选取适合大班幼儿探索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如:雨水的形成、昆虫的生活习性、土壤的成分等。

2. 准备相关材料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昆虫网、土壤分析器等。

3. 制定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确保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安全。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本次自然探索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实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自然现象或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例如,在探索雨水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云彩、风等天气现象,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在探索昆虫的生活习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生活环境,了解昆虫的习性和特点。

3. 记录与分析:鼓励幼儿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整理记录表,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可以在讨论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延伸与拓展: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或拓展,如:探索不同季节的雨水特征、昆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等。

四、活动评价:

1. 观察与记录: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后续评价和分析。

2. 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与其他班级或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总结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也要肯定幼儿的进步和成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探究精神和学习热情。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线宝宝早教 | 豫ICP备2023027403号